点击注册
点击注册
.
.
 
你的位置:澳门旅游攻略 > 澳门资讯 >

观察微信版“花呗”是对“分付”的最大误解

观察微信版“花呗”是对“分付”的最大误解

微信钱包悄然上线信用支付产品“分付”这两天在行业内外刷屏,多数观点直指“分付”对标了蚂蚁金服同类产品“花呗”及京东数科产品“京东白条”,将“分付”称之为微信版“花呗”,认为以“分付”为支点,微信与支付宝将在消费金融领域开始正面PK。然而,记者在了解体验了微信支付这款还在灰度测试、只向少部分人开放的产品功能之后,认为简单将其理解为“微信版花呗”,或是对“分付”的最大误解。

“分付”一出,水花不小。腾讯年报显示,腾讯商业支付(微信、QQ等)日均交易笔数超过10亿、一年时间翻了一倍以上,同时其月活跃账户超过8亿、月活跃商户超过5000万。说微信支付,是和支付宝平分秋色的现象级支付应用,并无失当。而长期以来,在对手纷纷发力消费信贷领域之际,微信支付方面看似坐拥天时地利,却除了推出消费贷产品“微粒贷”之后,一直都并无动作;这款“分付”,即使早在2019年上半年业内就频频有传闻,却也是直到现在才姗姗来迟、进入灰度测试。

消费金融,可以简单理解为,是面向广阔的C端用户人群,在基于消费交易的基础上,直接提供各类资金融通(含借钱、分期、贷款等)的业务,长期以来都是金融机构、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大公司们激烈竞争的市场。他们在发力消费金融领域时,往往会推出“花借组合”,花是消费分期(类信用卡功能)、借是消费信贷,比如蚂蚁金服的花呗、借呗,京东数科的白条、金条,美团的生活费买单、生活费借钱,去哪儿网的拿去花、借去花,苏宁金融的任性付、任性贷等等都是如此。或许也是如此,微信支付方面有了类借呗的微粒贷之后,分付一出,就被很多人认为是花呗。然而,分付的产品功能设计却告诉我们,真相并非如此。

具体来看,分付虽然可以像花呗或者信用卡那样,先用后还,但是它却像行业信用分期产品那样设有20天~35天左右的免息期。也就意味着,通过分付先行使用支付、后续定期还款,但要算借贷、按天计息。按一位行业人士介绍,分付的特点是没有硬性的还款日期、随时可以付息还款、但用款按天计息。那么,从这些特点来看,分付不仅仅不是花呗,反而更像借呗。

从一些用户的体验反馈来看,“分付”按天计息、还款时支付累计的利息,还款后利息同步也减少。记者看到,分付还款时需要支付日利率0.04%(1万元日费4元),这一费率相比市场上现金分期产品日息在0.025%~0.055%,居于中位。不过,如果考虑到,分付正在推广期,这个日利率水平就并不算低。

到此,很多人的疑问也来了,微信支付用户群庞大,日均交易笔数超过10亿,从业内看来,该交易频度是支付宝的两倍以上,为什么不推出一款产品和花呗正面竞争?答案可能是,微信支付和花呗“正面刚”,不划算。

不难发现,上述推出“花借组合”产品的其他家大公司们,多是电商、O2O平台,消费金融业务背后,往往都有着强黏性消费场景、高消费支付跳接的联结关系。以蚂蚁金服花呗、借呗为例,背后就有阿里系的天猫、淘宝、饿了么、盒马等等高频消费平台,会优选支付宝作为交易结算方式。

相比之下,尽管微信支付背靠很多微信电商平台小程序,比如用户在微信小程序中的京东、小红书、拼多多、美团等电商和外卖平台上消费时,可以通过微信钱包选“分付”支付;但是,从数据看,无论是用户的支付黏性、活跃度,还是最为重要的笔均消费金额,微信支付和对手支付宝都差距甚大,这也决定了,分付产品的分期率会大大低于花呗、白条。所以,如果分付是想对标花呗或信用卡那样的信用支付产品,依靠用户消费分期的收入来覆盖免息资产的资金成本、运营成本、坏账不良核销成本等等的话,根本就是一笔亏钱的生意。

因此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微信“分付”更主要是在微信支付庞大的线下支付长尾用户群里找客户,满足这类人群的小额现金的短期拆借需求。3月24日,微信分付运营方将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10亿元,按深圳监管对网络小贷放贷杠杆倍数暂时性放宽至5倍,这意味着“分付”可撬动的贷款余额高达50亿元。信用支付产品,是从用户侧和商户侧获取更多增益价值,必将是移动支付下半场的焦点。长于产品的微信支付,后续将带着“分付”如何走,值得拭目以待。